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,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患者,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困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提出建议,促进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向“健康养老”转型。
全国政协委员:二级以下医院转型健康养老
黄改荣在接受《郑州晚报》采访时表示,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就诊患者较少、工作量不足、效益偏差等问题。结合我国目前老龄化程度加深,养老床位及需求与日俱增的现状,黄改荣建议加速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以助力养老事业发展。
黄改荣建议,发挥二级医院对常见病的防治、营养调剂、康复理疗等优势,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医养结合,“可以由医院所在行政区的政府和卫健委牵头,盘点辖区各种养老需求,整合医院场所资源,改造长期闲置床位,增添适老设施。”
“建议以转型后的二级医院为龙头,统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,提高服务能力,做好慢性病就诊及药师服务,建立完善社区管辖人员的健康档案。”黄改荣说,如果社区公共档案及辅助检查很完善,急危重症的患者转诊后可以不用重复做常规检查,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看病贵。
夹心层的困惑,二级医院面临四大困境
随着大医院的扩张,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子普遍不好过,其中处于夹心层的二级医院处境更为尴尬,面临诸多生存困境。
一是地理位置很尴尬。虽然身居闹市,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,仍属于距离老百姓比较远的那一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。
二是功能定位很尴尬。与社区医院比,它没有“签约服务”等可以走近(进)老百姓家里面的贴心服务。也缺乏诸如此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,因此,如果不转型,必将成为鸡肋。
三是服务能力很尴尬。与周边星罗棋布的大三甲医院相比,城市二级医院技术服务能力得不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。
面对上述局面,地方政府也无心对城市二级医院更多投入,很多医院处在生存困境,更难谈发展。
困境之下,二级医院主动向“医养结合”转型
近年来,不少二级医院开始主动转型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,“医养结合”成为众多基层医疗机构转型的一个热门选择选择。
社会的需求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,都为二级医院的“华丽”转型带来了机遇。
近年来,国家层面加强医养结合顶层设计,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《“十三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》,并加大推进力度,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实际上,早在2016年,北京卫计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,自2016年起,推动共19家公立医院分四批向康复机构转型;
而在上海2017年发布的《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中,也明确提出"支持部分二级医院向康复医院或护理院转型,并以国家级/区域性研究中心为定位建立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。
去年9月17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,截至2019年9月,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,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超过2万家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重点向居家和社区倾斜,重点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作用。